滄州:村上來了“財神爺”
1月21日,星期天。早上5點多的時候,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農牧工程系教授王增池早早做好了下鄉的準備——當天,她要和同樣身為農業科技人員的丈夫孔德平,去東光縣秦村鎮秦一村現場傳授羊肚菌種植技術。此前,村上以村支書為代表的“吃螃蟹的人”嘗到了甜頭,今年村民們的種植積極性一下子就被點燃了。作為鄉親們口中的“財神爺”,王增池要繼續堅守自己的崗位,當好鄉親們的“技術后盾”。
王增池一直從事食用菌技術的課程。難能可貴的是,這位教授沒有把自己的課堂局限于校園與實驗室里,而是奔走在了廣闊的大地上。多年來,她扎根鄉間,不斷利用自己的所學為鄉親們提供技術服務,成為鄉親們所說的“財神爺”。
因為幾乎每周都要來一兩次,平時大家天天還都在一個微信群里,王增池和鄉親們早已熟悉。55歲的村民李秀英和村支書彭炳濤去年為了打消鄉親們的顧慮,先行在村上種植羊肚菌,取得了成功。而羊肚菌的種植效益之高也引起了鄉親們強烈的種植意愿,今年這一批種植戶就有12戶,因為今年降水量多,好多村民準備種植羊肚菌的地還不能開工,接下來隨著地里的情況好轉,會有更多村民選擇種植羊肚菌。原先祖祖輩輩沒種過的這種“寶貝”,終于在秦一村扎下了根。
一下車,王增池先按照自己的習慣換上一雙鞋。這些年來,她汽車的后備廂里總是放著雨鞋或專門用于下地穿的運動鞋。問情況、看菌絲,她又把聞訊趕來的種植戶們聚到一起,從消毒開始,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進行講解?!坝檬裁此疂??我測一下PH值”,她掏出燒杯開始測量?!熬N破碎到玉米粒大小就可以了,對,就這樣……”王增池身邊很快圍滿了人。
在大棚里,王增池從測量到灑種全程演示,她告訴鄉親們,溫度、光照一定要嚴格控制好,“溫度計要準備兩個,一個掛在棚里,一個要扎進地表測量地表溫度……”
李秀英說,今年她在村上建起一個1畝地的大棚,還有吳橋縣承包了12個大棚,全部用來種植羊肚菌。52歲的盧培新說,羊肚菌的種植效益大家都看在了眼里,今年鄉親們的種植意愿特別高。他建了3個溫室大棚。村支書彭炳濤說,去年他帶著做試驗就是為了積累經驗,打消鄉親們的顧慮。
提起王增池,鄉親們更多的是發自真心的親切與感謝。從項目考察到“吃螃蟹”時的萬般小心,再到解決一個個遇到的問題,王增池陪著鄉親們走了全過程。她成為村上羊肚菌種植的技術依靠,有了這顆“定心丸”,鄉親們心里有底氣。
“王教授和她的同事們真是‘一把汗水一腳泥’”,彭炳濤說。盧培新說,王增池和鄉親們有一個專門用來交流羊肚菌種植技術的微信群,每天都要問溫度、濕度,幾乎是天天盯著。李秀英跟王增池也早已熟悉,喜歡鉆研技術的她甚至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摸索屬于自己的經驗做法,而讓她放心去做的“后盾”,正是王增池的技術支持。
“找一個適合農村地區的創收項目不容易,我又正好是學這個的,總覺得能為鄉親們做些事是應該的,而且看到這個項目發展良好,我心里也有滿滿的成就感!”,王增池說,她不僅有秦一村這一個“聯系點”,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通過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,讓科技成果真正轉化成鄉親們沉甸甸的收入,轉化成鄉親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??萍紟头鲞@條路,她還要繼續一步步地走下去。
相關文章
- 沒有相關內容